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场景环境
场景环境: 场景描写
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可分为大环境描写和小环境描写。所谓大环境描写,就是那种十分开阔,甚至上连天下接地的环境描写,如鲁迅的《故乡》的开头,就是较为典型的大环境描写: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地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了起来。啊,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这段大环境描写先写了天,天是苍黄的;然后写了地,远近的荒村,没有一点活气。这个大环境描写为作者的故乡之行预先定下了一个悲凉的调子,这篇小说注定写的是一个悲剧。

        张思遥的文章《行走江湖之三峡》中,有许多大环境和小环境的描写,写得非常生动,显示了作者细致的观察力和较强的描写刻画能力。

        走上丰都港时,黄昏正如水般漫上这座已拆除大半的空城。

        灯火辉煌在江水的对岸隆重上演着。透过朦胧的天色,可以依稀辨认出那是一个崭新明朗的小城。新城中雪白的瓷砖映现着江的尽头那抹黯然的余辉,淡淡地反射出简单的光芒。和老城暗灰色的废墟遥遥相望。

        或许是黄昏,上岸竟看不见什么游人。只有斜插在废墟中的一坡石梯边的临时摊铺,依旧嘈杂而喧哗。大碗的豆花饭依旧热气腾腾,只是很少有眷顾的眼神落脚。

        这是张思遥《行走江湖之三峡》的一节,写的是已经拆除的老丰都城和新建起来的新丰都城以及岸上的景象。

        这段文章可分为两段,第一段将旧城的废墟和新城的崭新明朗来了一个对比。这段大环境描写中,我们可以看见在黄昏中更显凄凉的空城;然后看见新城映在江水中的辉煌灯火。这段描写视野开阔,写了两座不同的城市,当然属于大环境描写。

        第二段笔锋一转,具体地写了“一个斜插在废墟中的一坡石梯边的临时摊铺”,笔力聚集在江边常见的豆花饭临时摊铺上。自然属于小环境描写了。这种把大环境描写和小环境描写结合起来写的方法,常常起到异乎寻常的鲜明生动效果。

        大环境描写视野开阔,气势较大,小环境描写具体细致。

场景描写     

     场景描写与小环境描写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场景描写怎样定义,二者之间又怎样区分呢?让我们举两段例子来说明二者之间的根本区别。

        1.小环境描写

        (1)第一日清早我到了我家的门口了。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正在说明这老屋难免易主的原因。几房的本家大约已经搬走了,所以很寂静。

        (2)一进门,就是一个大约五百平方米的池子,池子里的水淡蓝淡蓝的。池子前方有一间小屋,还有一个用木头搭成的台子,这大概就是海狮表演的地方了。

        以上是两个小环境描写的例子,第一个是写鲁迅先生回到老家时看到的老家的破败景象,而这种破败景象是通过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这一小环境的描写来表现的。

        第二个是海狮表演地方的小环境的交代和描写。这两个例子都是较为典型的小环境描写。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另外两个场景描写的例子,比较一下它们之间的不同。

        2.场景描写

        不多久,松柏林早就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地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这是鲁迅先生《社戏》里的一段场景描写,写的是迅哥儿和双喜等一群孩子在水乡看完戏后坐船回家的情况。这段场景描写中,写了夜的浓黑、船头的激水声、孩子们对戏子的笑骂声,最精彩的就是写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现在,我们可以给场景描写下定义并谈谈它和小环境描写的区别了。

        场景描写和环境描写,区别只在两个字,但二者的意义却大相径庭。

        所谓场,即场所的场,而场所一般都是有人出现并且要进行某些活动的。而我们描述某些大环境和小环境时却不一定要有人出现并活动,但场景描写却非要有人出现不可。否则就不叫场景描写。比如我们写大雪后的一个村庄,大环境写远山和近山的一片银白,小环境写停在村口的一辆马车,银装素裹,犹如一座白色的雕塑。然后笔锋一转,写一个小院子里,一群孩子正在兴高采烈地堆雪人。这小院里雪堆得怎么样,孩子们又是怎样地堆雪人,这就属于场景描写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