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上一主题 古人卫生
搜索
古代时辰表和打更
古代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 ,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一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


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 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子时23~1点,丑时1~3点,寅时3~5点,卯时5~7点,辰时7~9点,巳时9~11点,午时11~13点,未时13~15点,申时15~17点,酉时17~19点,戌时19~21点,亥时21~23点。





时辰是古代计时单位,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相传是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旧时打梆子或敲锣巡夜报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19点-21点,戌时一更,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打时一慢一快,连打三次,声音如“咚!——咚!”“咚!——咚!”“咚!——咚!”;


21点-23点,亥时二更,关门关窗,防偷防盗。 打一下又一下,连打多次,声音如“咚!咚!”。“咚!咚!”;


23点-1点, 子时三更,平安无事。 打时要一慢两快,声音如“咚!——咚!咚!”;


1点-3点, 丑时四更,天寒地冻。 打时要一慢三快,声音如“咚——咚!咚!咚”;


3点-5点, 寅时五更,早睡早起,保重身体。 打时一慢四快,声音如“咚——咚!咚!咚!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