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空中楼阁,不堪一击——评闲时看书《重生册》

不好意思,因为最近事情很多,再加上我在考虑一些事情,所以一直拖着没有出评。
现在已经将v前全部内容阅读完毕,在写评前我要申明两点:第一,我的口味偏向晋江的口味,起点女频的文我没有看过,所以不知道风格是什么样的,内容可能会有些偏颇;第二,此评极度毒舌,请作者自备胶水黏好玻璃心。

一直不知道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起头,那么还是从观后感来说吧,前期可能略水,请不要介意。


第一章,用倒叙的手法叙述女主落水……?按照原文的意思来说,是的。
【自从那次苏霏漠落了水,却莫名其妙的得到一本册子,她的生活就乱了套。同时,随册子而来的还有一句--死亡预言!从那句真假莫辨的预言开始,各种匪夷所思的事情,降临在苏霏漠身上。】
【那一刻,苏霏漠觉得自己快要死了。】
既然是讲述有关落水的前情,为什么接下来的是落水的正叙?!
完全看不到任何时间点的跳跃或者事件的跳跃,直接写了落水之后怎么怎么样……就这样展开情节了,这不是在逗我呢么?
好吧,继续往下看。

接下来就开始引出本文中最大的金手指——重生册,正等着册子出场呢,结果,陈刘娘就拉风地跑出来了!陈刘娘的儿子被淹死了,田二娘被淹昏了,陈刘娘指责是李三两和娄护卫干的,看起来和女主被害有那么一些关系,但是——如此不打招呼,突兀地拉出新情节真的好么?我还等着重生册呢QAQ不能这样神展开啊……
陈刘娘一闹,女主突然灵机一动,决定装病。好未卜先知的女主!多么机智!

然后第三章开头【从落水之日算起已过去三天,距离那个死亡预言还有两日!
这几日,苏霏漠之所以入魔般的,在心里反复惦念这个日子,自然是有原因的。可这个因由真的说起来,却是那么的荒诞和令人恐慌。】又要倒叙,但后面内容完全是正叙。
【册子不过两寸多长,一寸来宽,差不多有一个成人手掌般大小。皮面、经折装,俗称“叶子”。皮面似是经了岁月的侵染,莹润光洁,泛着玉一般的光泽。皮面上烫金的几个字--“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展开册页,古旧的手抄本,圆融的字体下带着几分铿锵峥嵘。茶褐色的藏经纸,因久经岁月之故淡淡泛黄,用手摸上去纸张质地厚硬,略有绵性。被细心妥善的保存的经册,似是得了日月精华的侵染,泛着静谧的光。默咏下来,通体舒泰。在这一切看似再正常不过的折本下,却隐藏了一个天大的秘密……
浸泡在水中的经册,被打捞上来,不但完好无损,连一个水渍都没有。联想起影子说过的诡谲的预言,这册子已经不能用神奇,能解释的通。】金手指无误。
【那几句被水渍浸泡的模糊不清的几个字】可是,这又是咋回事,册子不是没被泡么,怎么又突然被泡了而且哪有外面没泡坏里面泡坏的道理【风中凌乱

紧接着,时间点又往后跳了,跳到死亡预言两日前。
作者平静地告诉我们册子的第二个预言:【至此,册页上面记录的预言都实现了……】
第二个预言,连正面都没有出场,就匆匆扫过了,这样怎能让我感觉到册子预言的牛逼之处?重生册是金手指对吧?而且时间点跳啊跳,把人跳晕,完全没觉得倒叙有什么用,在事件上明明是连贯的,顺叙下来不就得了,而且倒叙也不是解释什么前情提要啊或者悬念啊,所以倒叙到底有毛用啊为什么作者你这么爱它……
还有,突然蹦出来的涂叟事件到底是毛,拉出新人物起码给出一点交代或者铺垫啊,哪有这么简单粗暴地拉出来的。
宝珠也是,随着剧情的需要,被拉了出来,成为非常重要的龙套。按照宝珠说的话【娘子,当真是料事如神……涂叟那里我阿兄已经托人照看好了,飞云观我阿兄已经亲自去了。涂三娘这里,我按娘子说的意思,点拨了她一下……娘子不必担心。】这段应该是需要用情节来展开的,但是我翻遍了第三章,哪里有半点情节啊……直接把结果交代完就完事了,没有原因和过程,让人看得莫名其妙。
比如,张媪家女娘又是咋回事?涂叟是谁?宝珠的阿兄是谁?飞云观是啥玩意?作者你自己心里很清楚但读者不清楚啊QAQ

第四章,开头,女主瞬间读懂宝珠眼神里的所有意思。【这眼里未尽的意思是,娘子,你到底还藏着掖着什么,你一下都告诉奴吧。奴的心成日家提到喉咙口,不上不下的经不住这般折腾了。不是宝珠不守规矩,敢越矩的管到娘子头上。而是这几天娘子的所作所为,实在是太过神奇了些。】说不是读心术,实在找不出其他东西来解释QAQ
好吧,女主和宝珠互相打量。但是【宝珠是个得用的,把她留在身边,以后是个帮手……】这又是咋回事?!女主到底是什么时候听见的那句话?!
后、后面,女主料事如神,直接跑去娄护卫房间查探,她怎么那么清楚今晚一定会有阴谋,而且最重要的是,女主居然会武功?!这是传统宅斗?!
女主开挂get√

前章说:
【“元和十四……六……六”
  “返京,进驿……”
  “康……亡”
这是那上面显示的第一条消息。这几个断续的隐藏在大团墨迹中几个鲜红的字,像血一般鲜红……】
↑↑这才是那个册子第一页的内容吧?!为什么后面突然蹦出【伴随南妪陡然增高的声音,苏霏漠回想起,册子上起笔第一行写的内容:“……落水之后,虽百般调理,终落顽疾。犯病之日,头痛欲裂,忧思恍惚,前事或有尽忘之时……今日已后,为防旧患,但头风发,便备此册,记录日间琐事,以备用时,观之……”】这种内容?前后矛盾,自打脸啊。
这个金手指怎么看起来那么莫名其妙?
而且夜探的结果就是,又蹦出了一个新人物,南氏。

接下来,就是冯氏和许妪来接女主和康氏回京了,对,新人物又被突兀地拉出来了,在读者还没记住所有旧人物的情况下。
然后就是“打脸”、解谜。
【当初,苏霏漠第一次真正打开重生册时,那本记录前世秘闻的册子,因被水侵泡坏了,只幸存几行字。从那本册子里,苏霏漠只勉强拼凑出一条有用的消息:在回京的路上,她和康氏将会遇险,其他的都被水浸坏了。而没被水浸坏的册页上面,什么也没有。】再次强调册子被泡坏了。【我对前文册子一滴水渍都没有的描述怨念很深QAQ
【苏霏漠原本对事情没抱什么希望,从娄护卫这大半年的表现来看,是规规矩矩,老实顺从的。可惜,调查的结果恰好相反。这样一个外表上规矩、老实的人,却背地里行了不少不规矩、不老实的事。】娄护卫到底做了什么……

第八章的时间点到处乱跳,毫无征兆。第一日女主拿到册子和后来宝珠汇报娄护卫的事情直接接在一起,这两个是同一时间点么?后面就是很顺理成章的正叙,前面不是倒叙呢么怎么就如此自然地转变了?而且又蹦出一个神展开的新预言,作者也没有马上告诉我这个预言是什么,像是想吊人胃口,但是这种刻意隐瞒某些事实的方式真的是相当失败。

第九章,终于告诉我们册子的第二个预言:【某某日,陈刘娘家的儿郎子溺水而亡、某某日张媪家的三岁的女娘儿走失了,某某日,涂叟跌断了腿……】
还是觉得莫名其妙。这些人跟女主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就算有,文里也没有明确表现出来啊。
这几个人对于读者来说全然陌生,他们死了又能咋样?完全调动不起读者的情绪啊。
随后,时间点又跳到当下。我很想说,在跳时间点之前,能不能加个过渡或者提示啊……
那个蹦出来的证人翠缕,又是什么鬼?!

这不是最让人震惊的,最让人震惊的是:
【翠缕无法,只的硬着头皮往前近了两步。在众人不明所以的目光下,苏霏漠抬起手,左右开弓,狠狠的甩了翠缕三、四个耳光。这几个耳光一点没留情,苏霏漠打完之后,自己的手掌都被振的生痛。翠缕被打的头晕目眩,眼泪刷的掉下来,捂着被扇的红肿的双颊,却不敢放声哭。
  这还不算完,苏霏漠趁众人被自己这突然的举动,震惊的空档,猛地一把抓住翠缕的头发,迫使她扬起脸来。由上到下,狠狠的一抓到底。
  着实的酣畅淋漓。
今日一早,苏霏漠特意让宝珠把她的指甲,修的尖尖的。素手过处,不止是红痕,连皮带肉,次次沾血,须叟之间,翠缕的脸便叫她挠个满脸开花,血色斑斓。】
这是女主?!
我惊呆了。
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让我冷静一下……
起点女频没看过,我只了解晋江的风格,抛开网站风格不说,从常理入手,一个女主,竟然做出如此歹毒的事情,这……这能让读者喜欢起来吗?故意削尖指甲,故意把丫鬟的脸挠花,这是有多大的恶意才做的啊!作为一个女主,难道不应该往讨喜的方向塑造吗?而且文里也是在努力把女主往比较正面的形象塑造的,一个正面形象的女主,就算如何混迹市井,但内心应该是倾向善良的【因为女主的光环】,就算如此憎恶一个人,可以扇她巴掌,但也不应该用如此可怕的最为人不齿的手段报复人家啊……这段让我感觉到满满的恶意。

后面什么抄屋子,暗格让人措手不及,为什么给翠缕的床底下放个暗格她就会把东西往里面放,自己露出马脚,这是什么逻辑?
步颜这个武力值超高的角色的出现,让我更加囧囧有神。我们统计一下吧,女主和她娘康氏的身边,有沈妪,有步颜,有娄护卫和南氏(在颐园内表面是忠心耿耿的),还有不少丫鬟,但为什么她们在颐园还混得那么惨,还要让女主亲自去找炭?!这好不符合常理啊!
后面翠缕死了,死就死呗,正好展开阴谋,可是,李三两和香芹(又是新人物),怎么突然蹦了出来?!而且搞一出离间计,也没觉得多精彩。

再往后,重生册这个金手指再度出来刷存在感。
【很奇怪,苏霏漠对这册子的感觉不像是对一本书,也不像是对待那种神奇的神物。自从真的打开这本册子的那天起,从册子上散发出来的那种熟悉的气息,就让苏霏漠感觉很舒服。对,面对册子给她的感觉,像是面对多年的挚友。亲切、舒服、放松。随着这几天和册子接触越发频繁,这种熟稔感更强烈了。】
一开始的时候不是还对它猜忌吗,怎么这回就突然转变成第一次看见它就感受到多年的挚友的气息了?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不知道别人是怎么对待这种从天而降的神物的,苏霏漠对它的不是诚惶诚恐、不是敬若神明。她是从怀疑到相信,这中间她反复验证过册子记录的那些事。哪怕这个神物打着自己前世亲笔记录的幌子,并没有让她更信任。太神奇且有点突如其来的好运气,和苏霏漠以往十来年的人生经历都不同,她不可能没有戒心。】
女主到底是怎么验证的?我没在文中看见具体情节啊。除了跟着册子指示走,难道还能验证吗,明明预言都是死局,怎么可能去试一试【岂不是找死么……
……
……
……
停!停!停!
第一个高潮到此为止,但是我想说,我!看!得!一!点!也!不!爽!我说的不是打脸的那种爽感,而是阅读流畅性,此文给读者造成不小的阅读障碍,而作者却不停说“这里是我特意设置的伏笔,希望你们能理解……”
不好意思,对于读者来说,文不好看直接点叉了,谁管你设置什么伏笔?
而且设置伏笔,是不可能造成阅读不流畅的。
后面的情节中,闹鬼,请马真人,女主一言就让马真人倒戈相向,女主打醮遭遇埋伏(那个在飞云观突然蹦出来的张嫂又是毛),还有回京遭遇埋伏,最后疑似男主出现。这些情节的写法和套路和前文大体相同,并没有什么进步,再吐槽下去也没有意义了。


那么回到整体上来,先说一说这类题材的看点吧。重生+宅斗(别说你写的不是主流重生或者不是纯宅斗,这篇文就带有这些元素),读者看重生,看的是主角回到原点改变人生,那么这篇文女主并没有直接重生而是获得了金手指,读者要看的自然是女主得到金手指之后改变人生,可是此文金手指的存在感低得爆表。读者看宅斗,看的是打脸的过程,尤其是各种恶毒女配(比如冯氏),但是此文的各种斗写得完全不爽。所以,看这篇文是看什么呢?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糟糕的印象呢,我一条一条慢慢说。

1.金手指
重生册是贯穿全文的最重要的道具,这个是毋庸置疑的。而且重生册能够预言未来(也可以称之为记录了前世的一些重要转折点),这个金手指就相当牛逼了,有了它,女主就能预知未来扭转命运,哪怕重生册上的信息不全(比如第三个预言,只有五幅图片),女主也能够结合当下的局势,猜测出真正的预言,再度扭转命运。
可是,请作者数一数它在文中到底出现了几次?又是以何种方式出场的?
倒叙。
对,就是倒叙。
重生册通常是在倒叙中出场的。
第一次出场,是倒叙吧?从第一次预言的两日前这个时间点跳到五日前,女主摸到重生册。介绍了一下它的外貌形态,时间点直接往后跳。
女主未卜先知事先把涂叟领到别的地方去,预言果然成真之后,重生册中的第二个预言才被提及。这段,还是倒叙吧?
第二次出场,更是倒叙了吧?就在第四章,结果,还是和前文自相矛盾的一段。
第三次出场,是在第八章。又重复了一遍康氏之死这个预言,可以看出作者是想给重生册刷存在感,不过这种无意义的重复反而会让人厌烦。
第四次出场,是在第九章。继续倒叙,第二个预言姗姗来迟,可是离第二个预言发生都过去多久了啊,谁还会在意那些?
第五次出场,又是倒叙,说女主觉得重生册好像挚友一般……这跟它金手指的功能有关系吗?
在第三个预言里,作者处理重生册的手法和前文无二。无外乎是先告诉大家重生册有新预言了,但预言是什么就是不告诉你,总之让读者惊呆了就对了,然后又过了一大堆一大堆的情节之后,才正式告诉你第三个预言到底是什么,是五幅什么样的画,但是到这个时候,第三个预言所预告的事件,差不多到尾声了。
这个金手指,正面出场的次数寥寥无几,都是马后炮式的出场,平常处于神隐状态,那么怎么能让人感到它的牛逼之处呢?
这个金手指“金”在哪里?自然是未卜先知啊!但是,重生册并未正面出场被直接描写,而获得重生册信息的人只有女主,女主凭借一本大家都不知道写了什么内容的重生册猜测到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那么,未卜先知的就变成女主而不是重生册了啊,别人怎么能感到重生册的牛逼呢?
所以,在作者频繁的倒叙之下,重生册彻底化为鸡肋。
金手指的作用一定要在一开始写出来才有意思,遮遮掩掩的,大家都不知道它是什么,不能体会到它的牛逼之处,又怎么会觉得爽呢?当女主扭转命运的时候,感觉就像女主开了天眼预知未来一样,更不会觉得爽了。
一言以蔽之:失败的金手指。

2.布局
我先引用作者文中的一句话:
【自那个预言出现,那些各不相干的事,便像散逸在各处的珠子,而预言便是那根串珠的线。】
在谈到上一点之后,我们继续往下看,重生册出场的次数是寥寥无几的,大部分时候都在神隐,这根线索,就不能说它完整了啊。
串联各个事件的其实是女主,而不是重生册。
那么接下来正式谈布局,我一块一块说。

2.1串珠线
请作者明确一个概念:就算是珠子,也是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串珠也不是一抓一大把直接串,而是一颗一颗、有顺序的。
在此文中,拿第一个高潮之前的情节来说吧,作者通过堆积大量零散的片段(或者说信息)来达到串珠的目的,像开篇突然出现的那一大堆又落水又失踪的家仆们、女主夜探娄护卫、匆匆驾到的冯氏和许妪、莫名其妙的诬陷、突然出现指证康氏的翠缕、气势汹汹的步颜、还有涂二郎李三两香芹这些只顶着名字的龙套们打酱油,这一大堆一大堆的零碎的情节和人物一上来就劈头把读者砸晕,读者完全理不清这其中的顺序。
之前也说过,重生册是马后炮式出场,所以此文是大量信息先出场,而重生册后出场补圆;更重要的是,在开篇定基调的时候,作者并没有适当交代背景,而是匆匆把一堆人赶了出来,从一开始读者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是模糊的,比如女主身处的家族是什么样子?苏庄到底是什么地方?所以当我看到女主竟然会武功的时候,彻底惊呆了,当冯氏杀来逼问康氏的时候,更有莫名其妙之感。后文中作者虽然有交代,但是这种不过是马后炮罢了。
再者,如果拿预言来串珠的话,那么它在一开始就必须要明确写出,第一条预言是什么,女主根据这条预言做了什么;第二条预言又是什么,女主又做了什么……但是此文明显不是这么写的。
退而求其次,没有明确的预言,有女主还不成吗?可是女主的行动是东一个西一个的,在动机上并不是连贯下来的,或者说是作者刻意不交代行为动机。比如夜探娄护卫,为什么女主要选在那一天去夜探呢?剧情的展开要自然,就要让人物根据自己的性格做出各种抉择,也就是所谓的行为动机了,而不是作者想要看到什么情节就随意拉出什么情节往里凑,最后积攒出大量无秩序的情节。
那么,在大量“新鲜信息”无秩序出场的时候,就会变得杂乱无章,而真正的线索(重生册)也不清晰,那么哪来的串珠呢?
根本就是散逸在各处的珠子,连着一根线,被作者一手抓到了一起。

2.2伏笔
作者屡屡提出,这里是我写的伏笔,那里也是我写的伏笔,可能不太好理解云云……
我只想说,伏笔根本不是那样的!
在《嫌疑人X的献身》里,我记得很清楚,东野写了犯人石神每天上班都会路过一片流浪区,是非常平常的一件事情,随着时间的流逝,流浪区里有人新加入有人离开,但是到这个时候,读者并不会觉得有什么异常。当作为侦探角色的汤川的到来,他沿着石神上班的路走了一遍,也经过这片流浪区,也跟流浪者交谈,只是很日常的对话,读者认为这或许只是侦探的兴之所至。但当最后谜底揭露,东野才交代出,那片流浪区里,离开的人实际上是被犯人石神所杀!而不是自己离开的。
这种明明白白告诉读者信息而不让读者发觉的才叫做伏笔,而不是作者你写的那种秘而不宣的东西。
作者为了刻意制造伏笔,刻意隐瞒重要信息,比如重生册里的预言到底是什么之类的,最后打完脸,再把这块补全,就告诉读者,我解谜啦。这种……我只能说……相当失败。
作者根本没有明白伏笔的真正含义吧。
而且重生册这个非常明确的金手指居然被当作伏笔处理了,我只能说……orz。
伏笔是阴谋里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最难写的东西,让它存在得理所当然是最重要的。也请在一开始就明确交代出,至于如何让它隐藏,我只能说,正如上班路经流浪区对于石神来说是非常自然的一件事,请让伏笔的存在变得毫不起眼。

2.3布局
现在说到布局的主体部分了。
虽然推理文和普通的阴谋文是两种类型,但很多东西都是相通的,比如说组织情节。一个好的作者都会事先想好整个布局,然后在其中抽掉一个关键点,重新组织顺序,按照正常逻辑展开情节,最后再将这个关键点补圆,这种是最简单也是最实用的手法。但是我不认为作者你能够有笔力驾驭好,我在之前也说过,作者对于情节的组织,是非常混乱的。
那么伏笔是不是越多越好呢?
显然不是的。
哪怕全文只有一个伏笔,经过作者巧妙的诱导,将读者的思维引导到别的道路上,让读者产生错觉,在最后一刻再把先前埋下的伏笔拉出作为重磅炸弹,将整个局补圆,那么也可以成为一篇成功的阴谋文。
圈套的设计并不在于伏笔有多少,而是要满足以下两点:
2.3.1限定范围
这个限定范围有两个,一是代入感,二是人物。
代入感是什么呢,请作者切记,读者是跟着女主的视角在走,女主获得多少信息,读者也获得同等的信息,让双方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才能产生代入感,读者才能够体会女主身处的环境,女主的心理变化等等。可是此文中作者刻意隐瞒一些女主已经获得的重要信息,导致读者不能和女主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就会觉得女主各种未卜先知,代入感自然就变成渣渣了。
至于人物,要知道一个圈套是有范围的,它是【圈】+【套】,是闭合的,而不是开放的。所有的人物必须都在这个圈套里有正面登场。而此文中所谓的“圈套”设计,就是典型的情节不够人物来凑,补圆“圈套”的主要手段是拉出一个大家都不认识的新人物orz,比如翠缕,比如陈二,比如李三两,再比如张嫂。这种根本就不能称之为圈套。
一个圈套里,有五个人物,那么所有情节也必须围绕着这五个人走,不能在结局拉出第六个人物说就是这个人干的,这种不叫阴谋,那叫逗比。
这种情节不够人物来凑是阴谋文大忌。

2.3.2缜密的逻辑线
前面也提到,对于圈套来说,重组情节是必须的,作者应当想好整个圈套的设计过程,比如BOSS是谁,他到底是怎么设计女主的,而女主又是从哪个环节看破BOSS的阴谋,破解这个局。而在重组情节的过程中,抽掉了一个关键线索,就需要一条缜密的逻辑线来组织剩下的线索,这样才不会让情节发展看起来非常违和。
打个比方,假如某篇文里有一个圈套,所有事件按照时间轴顺序是A→B→C→D→E→F,假设D是关键点,那么我们要抽掉D,将它放在大家都注意不到的地方,将剩下的ABCEF五个情节重新组合,那么就需要一条新的逻辑线了,无论是BCAEF还是FECBA都可以,只要逻辑能编圆,情节能够稳步发展即可。因为如果按照原有主线继续写的话,缺失的D如果直接跳过不写,很容易造成阅读障碍。
这篇文切入阴谋的角度非常明显,就是女主得知预言去探索真相,那么文章重在“探索”,所有的情节都必须围绕着女主去探索真相而徐徐展开,但是此文的写法是将大量零散的情节无秩序抛出,并没有一条贯穿情节始终的逻辑线(也就是女主去探索真相的整个过程),所以此文看起来就非常混乱。
更重要的是,此文前后矛盾的地方甚多,比如作者在开头有说明女主和康氏在颐园混得多么多么惨,康氏药断了,女主甚至还要去找炭,可是女主实际上有忠仆又会武功,这根本就是自相矛盾啊。如果连这些最简单的逻辑关系都处理不好,又怎么可能去追求更高级更复杂的逻辑线呢?

2.4主次
这个主次,一个是情节上的主次,一个是描写上的主次。写文的时候自然要在主要部分多花笔墨,而在次要部分三笔两笔简单略过。而此文是看不出来什么主次的,比起精心刻画情节,这篇文给我的感觉更像是在走情节。走情节与刻画情节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刻画强调的是“顿”,会让读者将注意力放在重点情节上譬如高潮;而走情节则是匆匆掠过,不带走一片云彩,读者看完就完了,完全抓不住重点。
对于一篇文来说,一条主线应当是明确的,“揭开阴谋”这个高潮情节点那不叫主线,那是目标,对于这篇文而言,主线难道不应该是“探索真相”吗?这个就是探索到零碎的片段,最终拼接组合,得到最后的真相,再在最后大爆发,揭开阴谋。可是作者有花多少笔墨,放在“探索”上?和探索有关的情节实际上寥寥无几,更多的是一堆无秩序的散乱的情节。在这些零散的片段里,捞不出主线,又怎么可能会抓到重点。
有一条明确的主线,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再加上有围绕着主线展开的情节,在做到条理清晰的基础上,才能够在这条主线上安排重点情节和次要情节的位置,明确自己要写的是什么,这样才能够做到心里有数,在落笔的时候也会下意识兼顾重点。

谈及描写上的主次,我在文中找一段情节:
【一阵轻快的脚步声,由远及近。两个青衣小婢,一前一后的走进屋内。
  为首的小婢是宝珠,长得一双弯月眼,喜眉笑眼的很是招人喜欢。另一个唤瑞珠。宝珠原是这田庄里的小婢,半年前被苏霏漠要到身边侍候的。因其性情沉稳、心思伶俐很是得用。
  宝珠一边把托盘内的药碗拿出来,搁在案几上,一边对苏霏漠说:“奴把药端来了,娘子赶儿热喝了,这病就能好的快些。”
  苏霏漠任由宝珠把她扶起来,瑞珠在她腰后垫好隐囊,苏霏漠便在俩人的服侍下,半躺在宽大的罗汉牀上。
  苏霏漠喜静,身边侍奉的人原本就少。如今,苏霏漠因落水落下病症,几日都不见好转,除了宝珠,等闲的人一律不让近身。这几天,苏霏漠身边的琐事,均由宝珠一手打理。
  宝珠回身,对瑞珠道:“娘子要吃药,那糖渍的梅子吃完了,你再去拿些来。”
  宝珠眼见着瑞珠出去了,这才端起药碗来到窗边,单手支起了糊了透霞纱的隔扇窗。先向外瞄了一眼,随后半探了身子将那碗药,泼在窗外那几株石榴树旁。看宝珠这熟练的手法,这药倒了不是一次、两次了。
  泼了药之后,宝珠麻利的把药碗收到一旁,从袖里抽出帕子,在剩下的药汁里沾了一下。一边兴兴头头的说:“娘子,当真是料事如神……涂叟那里我阿兄已经托人照看好了,飞云观我阿兄已经亲自去了。涂三娘这里,我按娘子说的意思,点拨了她一下……娘子不必担心。”
  苏霏漠担心的和宝珠担心的完全是两码事。她把那本隐在夹纱被里,一直被她摩擦的经册拿了出来。
  苏霏漠放慢呼吸,平静心绪,努力消除册子及影子的预言对自己的影响。但影子说的那几句话,和册子里留存下来的几个字,却像魔咒一般,在苏霏漠心里生根发芽,再缠绕在她心头。勒的苏霏漠透不过气来。
  从自己落水、陈刘娘的儿郎子也溺水而亡、昏迷不醒的田二娘、张媪家走失了人……桩桩件件看似并不相关的事,自那个预言出现,那些各不相干的事,便像散逸在各处的珠子,而预言便是那根串珠的线。如今,涂叟家的事……或许能让这条链子串圆。】
在这段里,重点是什么?应该是册子的预言吧。可是【宝珠眼见着瑞珠出去了,这才端起药碗来到窗边,单手支起了糊了透霞纱的隔扇窗。先向外瞄了一眼,随后半探了身子将那碗药,泼在窗外那几株石榴树旁。看宝珠这熟练的手法,这药倒了不是一次、两次了。】这样的描写有什么用处?只是徒增字数而已。
在一段情节里,如果作者需要通过人物对话来推动,那么笔墨应该重点放在对话上;如果作者需要通过各种细节来显示阴谋端倪的话,那么就应该侧重小动作或者眼神之类的细节描写。而不是像上述例子那样,写到什么就是什么,毫无主次可言。

3.人物
一个丰满的人物是足够支撑起一篇文章的,哪怕没有特别复杂的设计,或者别出心裁的情节。有时候读者看文,也许仅仅只是为了一个人物,不一定是主角,也可能是配角甚至龙套。可是这篇文的人物,已经不是能用纸片来形容了,他们仅仅是顶着一个名字,被作者肆意揉捏的橡皮泥而已。
对,这已经不是性格单一的程度了,而是根本没有性格。
拿女主来说,作者不止一次强调她胆大妄为机巧灵变但内心固执,可是在情节的反映中,我只看到了一个恶毒的女主,其他的就……orz。
恶毒,自然是挠花翠缕一事,还有她时不时发自内心的对于这个世界的怨怼和恶意,即使前世发生了种种不好的事情,但是此世不是还什么没有发生吗,而且这个女主也并不是直接重生的,所以对于前世的变故更不会有太多特别汹涌的感情吧。设身处地想一下,如果是一般人,突然得知今后将要发生的变故,比如自己的妈死了,那么第一反应难道不是震惊吗?然后接下来会努力避免这个凶兆,至于仇恨,还真的不会有太多,毕竟并没有亲身经历。一个人对于另一个人的仇恨,不是凭空出现的,更不可能是我知道了他将来会杀死我,所以我现在很恨他——这是完全不符合逻辑的。只有亲身经历了那些惨痛变故,才会深切体会,产生强烈的仇恨不是吗?所以,女主对于自己被害而落水一事,产生疑窦和愤怒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对那些在未来要害死她母亲的仇人产生强烈的仇恨,是完全不可能的!
所有的感情变化,都是在当事者亲身经历某些事件的基础上,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此文女主的感情变化犹如空中楼阁,非常虚幻飘渺,所以就会让读者觉得非常莫名其妙。
一个人的感情变化,是最能体现出他的性格的。举个例子来说,如果某女主得知自己的妈实际上要把她卖掉,那么,包子女主自然会觉得自己非常委屈,选择隐忍;不包子的女主自然会非常愤怒,选择反抗。可是此文的感情变化根本没有任何情节基础,那么性格什么的,自然就看不出来了。
至于胆大妄为——这个,如果说的是女主甘愿自己涉险,倒是勉强符合的,不过也仅仅是勉强而已。只要有点胆色又有点小机智的女主,基本上都会选择涉险吧,这个是女频文里非常普遍的设定了。而内心固执——这点完全没有表露出来,女主执意坚持自己的决定并扭转命运,这难道不正常么,这个是情节必须的啊。所以,女主的性格……在情节里体现的性格,到底是什么?
连女主都这样了,更别提配角了。就算是非常讨人厌的冯氏,也是非常典型的反派性格,宅斗文反派不都是那样的吗,智商低,没眼界,这个可以说是反派非常普遍的性格特征,而且作者一上来就让冯氏表现出智硬,让女主立刻打脸,这样看起来只是情节必须的,而不是她自己刻意作死的对不?至于康氏,步颜,她们的出现时机都是刚刚好,女主落水被救,或者场面需要调和,康氏就会自动登场,如果哪里需要武力,步颜就会适时出现。这种,虽然表面看起来是有比较明显的性格特征没错,但那种只能叫做情节必须的性格,而不是人物自身产生的性格魅力。
至于龙套,什么陈刘娘陈二涂叟涂二郎李三两张嫂……只是顶了个名字,剧情需要就出场,性格……那是毛?
如果只是剧情需要,人物就做出相应行为的话,那就是剧情驱使人物,人物自身的个性被磨得精光,又怎么算得上鲜活呢?
更重要的是,不光是性格特征,其他特征也没有啊!女主貌美,康氏貌美,究竟是怎样貌美?女主经常露出什么表情,习惯做什么动作,平常带什么饰物,这些一概没有。如此,你让读者记住她什么呢?
连主角都可以这样模糊,所以此文里的人物,仅仅是顶着一个名字罢了。

4.对比
作为一篇宅斗文,自然要打脸打得爽。
打反派的脸,比如冯氏,娄护卫,可是此文打得非常不爽。
除了有先前分析的情节混乱这个最大的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铺垫不给力,简单来说,这个反派突然蹦到女主面前大声说我是反派,但是除了女主,谁也不认识他啊,那为什么其他人会觉得女主把这个反派虐了就会觉得爽呢?
显然不可能吧。
这个打脸的爽,自然要注重对比呀,自己的凄惨与对方的优渥形成对比,这样才会产生强烈的反差,让读者觉得女主真的必须要把反派干掉,一步步扭转命运才行。作者显然没有把任何笔墨放在这点上面,而是全心全意将铺垫放在布局上,可是布局甚为失败,而且反派们在蹦出来之前,也没有对女主做什么呀,女主也没有变得多么憋屈,看她混得还不错不是么,会武功,还有很多忠心耿耿的家仆,而且女主占据制高点(拥有无敌金手指重生册),把反派拍死不是板上钉钉的事儿吗,也没有悬念,当然不会爽了。
还有一个隐藏的对比,我还是一起说了吧。之前在分析人物的时候也提到,作者处理感情变化处理得很糟糕。女主获得重生册,得知母亲会死的预言,非常仇恨反派,可是对于读者来说,如果前世真真切切失去了而女主又重生,那么读者还是可以理解的,可是女主并没有经历过任何失去,只是从册子上得知而已,那么为什么要这么仇恨反派呢?
这也就是对比的问题了。重生前的女主失去亲人的痛苦和现在失而复得的喜悦形成对比,才能够让读者理解女主的心情,体会到她的那份仇恨,可是作者的处理感情的方法让这份仇恨变得很莫名其妙,再加上女主并没有重生,这个对比显然是不可能成立的了。
在女主得知一个又一个预言之后,恨意非常明显,但没有感情变化的基础,也没有对比,所以这份恨意,看起来就……非常糟糕。
之前分析了那么多,其实我想要说的很简单,就是一句话:这篇文给读者造成很大的阅读障碍。你想,连看文都不能做到顺畅地看下去,更不会觉得爽了。
其实爽很简单,首先你得要让读者看文看得爽啊,不会有什么非常难以理解的地方,文章通顺自然即是爽,接下来才是打脸的爽。
所以,我看文的时候感觉非、常、不、爽。

5.叙述
一篇文写得好看,并不在于用了多少华丽的辞藻,而在于文字组织能力,能够把事情一件件说清楚。可是此文的叙述真的是让人orz,乱用倒叙,用得还不对,跳时间点之后直接正叙了,这叫倒叙?后文中步颜乔装阻拦娄护卫,娄护卫当场拉了肚子,这段情节是步颜转述给女主的,那么能请作者解释一下为什么转述用的是第三人称而且还是开上帝视角(连娄护卫的心理活动都叙述得清清楚楚)?如果作者只能做到这种地步的话,我建议你还是不要挑战太过复杂的写法。

6.总结
这么一条条分析下来,这篇文真的没有什么亮点。情节不通顺,布局很失败,人物很模糊,文笔也不行,也浪费了金手指这个设定,那么你让读者看你这篇文,看什么呢?
这篇文虽然加入不少套路爽文元素,但是并不爽,如果作为阴谋文来看,也不够阴谋啊。
作者也收到过不少评论,之前也稍微交流了一下,看到了其他人的评论,基本上侧重于阅读感受,比如这里拉出太突兀,那里写得太少,应该砍一砍戏份或者增加戏份之类的,但是作者文章的问题并不在于此。这个就像生病,如果一个患者偏头痛,而且还非常厉害,并不是只要每次吃药压下去就行了,可能是颈椎的问题,也可能是脑部出现了问题。阅读出现障碍只是表象,根究原因,其实是作者的大体布局做得不到位。
而且作者频繁修文,其实很多时候都没有修到点上吧,可能修着修着前后圆不回来,会出bug,最后失去了写文的初心。而且文章是你自己的,只有你自己最了解你这篇文,参考太多人的意见,修来修去,会变成四不像。
作者自己说有细纲,我已经差不多能猜到细纲是什么样的了,应该是类似章纲的东西吧。我想说,作者如果对每一个称呼都会认真考据,那么可不可以,多努力考据一下你的文章的逻辑呢?对于这类文章,抓整体才是最重要的,要想办法把故事编圆,那些细枝末节的东西反而是次要。如果一篇文情节通顺人物丰满,那么在隋唐时期叫世家女“小姐”又有何不可?这些细节性的东西,做好了只能证明作者对待文章非常严谨,如果连文章都写不通顺的话,那就说明这个作者当得非常失败了。
我看完全文之后就觉得作者以现有笔力真的不适合挑战这样的复杂写法,可以从最简单顺叙写法起步,等到积累写文一定经验之后再去挑战高级一点的东西。毕竟阴谋啊圈套啊这些真的是小说里最难写的东西了,没有那个笔力,贸然去挑战,只会让文章变得晦涩难懂。
我之前一直在犹豫,该怎样去写这条评论,最后我还是觉得,有些东西还是说清楚好。这篇评论说得比较狠,我这里也仅是一家之言,如果有什么有误的地方还多多海涵。

大致就是这些,最后我提两条建议。
第一,请作者不要收到一次评论就修一次文,那样只会变成四不像。无论文写得是好是坏,请按照最初的想法继续往下写。我不会提供任何有关修文的建议。
第二,请作者完本一年后再回过头来把自己的文看一遍,再看评论,我相信那时你会对自己的文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评价的。

返回顶部